回忆最初的开始-那些水粉画
画意

回忆最初的开始-那些水粉画

最近遭遇一些事,很任性地离开工作了十年的业务,从2011年毕业一直到2021年底,最“年轻力壮”的十年;或许这是转折,至少是我的选择。 十年中也有一些小的转变,比如在2016年年中从研发转到质量,开始涂涂画画,开始看看写写,从“溪”到“岚”再到“岚晓荷”,找到了踏实的地方,窝在里面,非常有安全感! 2016年8月,诺送了一套水粉颜料,还有画笔、画架,于是有了第一幅水粉画:“苹果”(图1),现在依然在书桌上,安静地陪着我。这是最初的开始,叫初心。 学着画静物,再后来学着画风景,都是简单临摹(图2),这些画大多送给了好友,只有一幅依然在家里,今天再整理一下,这曾经走的路。 图2. 依然美好的画看着这些很稚嫩的画,能记起每一幅画最初的时空,周末、午后、阳光、那间小屋,这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让回忆更生动更有张力。时间和空间,

咖啡故事 – 巴拿马·女巫庄园·象豆
咖啡

咖啡故事 – 巴拿马·女巫庄园·象豆

品种: Maragogype 象豆 处理法: Natural 日晒 庄园: Kotowa Las Brujas 卡托瓦家族·女巫庄园 产区: Boquete 巴奎特 省份: Chiriqui 奇里基省 国家: Panama 巴拿马 巴拿马咖啡(内容来自《咖啡圣经 Coffee Obsession》)·全球市占率: 0.08% ·全球产量排名: 全球第30大咖啡出口国 (注:2017年版本是36th,但从CoffeeHunter.com上查询到2019/2020年信息是30th,更新) ·产季: 12月~3月 ·处理法: 水洗、日晒 ·主要品种: 阿拉比卡(Caturra 卡杜拉、Catuai 卡杜艾、Typica

埃德加·德加 Edgar·Degas – 蓝天鹅 Blue Dancers
艺术

埃德加·德加 Edgar·Degas – 蓝天鹅 Blue Dancers

埃德加·德加 Edgar·Degas,他比莫奈、雷诺阿这些同期印象派艺术家约年长十多岁,相比来说,他不常在户外追逐光与自然,而是更偏爱室内景和人物,同时他又突破了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学院派人物画像。他在静谧的室内景里画活动的女人们,用厚薄不一的油画将运动的美表现得灵动无比。 德加的“芭蕾舞女”系列,就像“睡莲”之于莫奈、“向日葵”之于梵·高。 自从1871年年底开始,有眼光的画商们从经济和精神上支持印象派,艺术家们不必为生计发愁,不必迎合沙龙的审美,逐渐更专注于寻求艺术的价值。 1872年沙龙闭幕后,马奈去荷兰学习哈尔斯的作品,莫奈也去荷兰画运河、船只和风车,摩里索去西班牙旅行,而德加却选择沉浸在巴黎歌剧院,这里有各样的舞台布景,更有姿态优美的芭蕾舞女。 德加常常整天整天地观察女孩们跳舞,将舞姿记录在脑海中,再回到画室中描绘到画布上。 最具有标志性的画作当属《The Star》(图2),不过另一幅画《Blue Dancers》的蓝色中透露出的忧郁更吸引人。 图2-1. Edgar Degas, The Star

诗情

写在十月最后一天

回西安已经整一个月,没有任何的障碍,我已经适应了慢节奏的生活,圆圆应该也是。 图1、圆圆小可爱其实所谓的适应,只是将早起晚歇、一日三餐安排到最舒服的状态;再没遇到睡眠不好的状况,也不担心缺少新鲜水果和蔬菜,也恢复pending了两年的午休。 图2、岚晓荷与李荷圆的生活越是放松,越不想打破安稳的平衡感。 但,岚晓荷的爱与热爱,不能停。 所以,再次启动新旅程。

读《印象派绘画史》-趣事
艺术

读《印象派绘画史》-趣事

六月七月的整两个月,一直在看《印象派绘画史》,作者是德国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约翰·雷华德,译者是平野等人。 这本书很神奇,只在2002年出了第一版,后来就没有再刊印,所以现在已绝版,市面上多为二手书籍;我辗转幸运购入了一套全新的《印象派绘画史》,甚为得意! 关键是物有所值,雷华德的讲述风格很朴素,记录的内容贯穿在印象派艺术家们的关系网里,并非只针对一个或几个艺术家或者艺术作品展开,非常的细致全面。整套书看下来,一定对印象的发展有升华性的认识! 雷华德对待艺术史的态度更是令人敬重!倾其一生地科研,有些研究成果是在逝世后才出版,绝非敷衍或者潦草的态度。 1959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约翰·雷华德《印象画派史》,这对中国研讨西方艺术史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让更多的学者或艺术工作者了解到真真实实的印象派,尽量从复杂的政治中抽离出来单纯的艺术,前辈们的努力争取到的是现在自由的艺术研究氛围。除了《印象画派史》,雷华德的《印象派绘画史》和《后印象派绘画史》也译为中文(图1);雷华德对艺术史的研究和传播非常值得敬佩! 悄悄说,《后印象派绘画史》的翻译有点惨不忍睹,我购得二手后又复而退货了;不知这还能再进行新译出版不,如果我退休后这本书还没有被重新翻译,那我就去做。 挺久没有写字了,时间溜得飞快,

艺术

读《艺术中的精神 On the Spiritual in Art 》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在看《流浪的花朵》时,文中有提到奥姬芙受到康定斯基对绘画与音乐类比的影响,逐渐在自己的绘画过程中应用,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色彩和构图形式。 很巧合的是,在图书馆找傅雷经典译丛时,看到康定斯基的《艺术中的精神》;如此奇妙的缘分,必须拜读。 文中最后一节《艺术与艺术家》有很多到指引艺术家的精髓观点: 1)艺术创作的关键,在于艺术家是否拥有无限自由进行表达。艺术创作的需要赋予他通往无限自由的权利。一旦创作失去自由,画面就会变得毫无生气。在艺术的世界里,合理运用这种自由,乃是自由的内在道德。这不仅是艺术的目的,也是艺术的生命。 2)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是将物象微弱地投射在画布上,而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旨在净化灵魂,推动精神三角形的运动。绘画,是通过形式语言与灵魂进行对话。 3)随着人类精神力量不断增长,艺术的生命力也会越来越强,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然而,艺术创作总会迎来周期性的危机。当物质主义扼制了我们的精神,信念也如无源之水时,艺术谬论就必然甚嚣尘上,艺术家会因此丧失一切的创作目的,只能陷于“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之中。……艺术家和他们的受众无法在精神层面上进行任何的沟通,自然再也无法相互理解,

乔治亚·欧姬芙 Georgia O’Keeffe – 曼陀罗花/白花1号 Jimson Weed/White Flower No.1
艺术

乔治亚·欧姬芙 Georgia O’Keeffe – 曼陀罗花/白花1号 Jimson Weed/White Flower No.1

乔治亚·欧姬芙 Georgia O’Keeffe (1887 – 1986年) 是美国现代艺术界难得的一位女性艺术家,是艺术长河里流淌的美丽花朵,所谓美国丽人再恰当不过。 在前年妇女节的文章中,有乔治亚·欧姬芙和她作品的合影,虽然那会儿知道她的经典作品有牛头骨画作,但并不知她整体性的艺术风格和作品集,这几年断断续续看书,才逐渐了解她强烈的现代艺术风格描绘花卉、美国西部风景、美国城市风景等等。恰巧前几天在万象城的书店·前檐里买书,只看到书名《流浪的花朵》脑海里就出现欧姬芙的形象,一看也果真是她的传记介绍,于是狂热读完,欧姬芙的轮廓更加鲜明:天空中那朵倔强流浪的花儿! 她栖居荒漠,画出花瓣、骨骼和树皮;她指引我们,于细微之处领略磅礴之美。她叫乔治亚·欧姬芙。欧姬芙一生都极富创造力,她是相当长寿的艺术家,享年98岁;她一生有几次是有明显的艺术风格转变或升华,可以从X个阶段来了解。 首先是她的入门阶段 1912~1914年: 在弗吉尼亚大学学习现代艺术理论,其中美国艺术教育家亚瑟·卫斯理·道的《构图:供师生使用的艺术构图之艺术练习系列》是欧姬芙艺术理念的启蒙;

读《绘画中的世界观·艺术与社会》
艺术

读《绘画中的世界观·艺术与社会》

《绘画中的世界观·艺术与社会》是《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中的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系列中的一本,整套译丛的格局范围很广,就单看这本《绘画中的世界观》,相似的观点,从小处看大局,艺术与社会的相互交织构成艺术家的小世界和整个社会的大世界。 不足之处是整本书所译的原作并非如序作中所期许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趋向和热点问题,大多是20世纪中叶美国、西欧等艺术评论家相关有冲击力的观点。 我国在艺术评论方面显得保守得多,除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也与国人的温和个性有关。 后文撷取部分文字,并以读书笔记,留存。 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画了好几幅基督的图像,其中我们看到他自身感受的投射,一种对受难基督的认同;它们试图表达艺术家如同神圣的受难者一样的状态。高更作品的这个方面并未致力于某种特殊教会或信仰。但是当我们阅读他的著述的时侯,我们会产生对原始宗教和艺术,以及对民俗和农民艺术的欣赏。 《绿色基督》、《黄色基督》两幅基督画(图1)中,宗教主题或主角占据了大半画幅,但画面前景中虔诚的信徒、背景中劳作的农民却是宗教力量在现世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突破传统宗教画仅讲述宗教故事、传播教义的能力,让日常生活融入到宗教中,并成为艺术的一份子,传递力量。 图1-2. Paul Gauguin,

拍卖会系列 – Sothebys Impressionist, Modern & Surrealist Art 202002
艺术

拍卖会系列 – Sothebys Impressionist, Modern & Surrealist Art 202002

睡前看油管,首页推荐了苏富比拍卖会,一场快进看下来还是蛮好玩的。 拍卖会主题是IMPRESSIONIST, MODERN & SURREALIST ART,整场拍卖主体时间大概在一小时,有33个艺术品,包括油画、素描和雕塑;幸得这四年多(2016.8-2021.4)离散地坚持着艺术鉴赏,30多个作品中有很多都能一眼识出艺术家,给自己一个掌声。 1、凡高的画 这场拍卖里有四幅凡高的画,一幅油画,三幅素描,都是早期的作品。 我记得有一期《局部》中,陈丹青拿出他珍藏的一幅人物素描,当时他说梵高用极简的线条和图形勾勒出劳动人民坚韧、纯朴的性情,一幅小小的习作能让人动容。 图1-2~图1-4. Vincent Van Gogh, 素描习作,海牙时期,1882~18852、毕沙罗的画 毕沙罗是我喜爱的“社会主义”印象派画家,之前对他和塞尚相同主题画作进行分析时就发现,他的画中会隐藏着劳动人民,而不止单纯描摹风景。 图2-1. Camille

乔治·布拉克 Georges Braque - 弹吉他的男人和女人 Woman and Man with Guitar
艺术

乔治·布拉克 Georges Braque - 弹吉他的男人和女人 Woman and Man with Guitar

图1-2. Georges Braque, Woman with Guitar, 1913, oil on Canvas, 130 × 73 cm,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Centre Pompidou, Paris乔治·布拉克 Georges Braque (1882.5.13 – 1963.8.31),法国艺术家。作品中风格多样,是20世纪艺术发展中先锋力量,对立体主义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初识他的作品是多年前在蓬皮杜美术馆,当时被《弹吉他的女人》(或者《拿吉他的女人》)(图1-2)吸引,那个早上独自坐在长凳上注视良久,看久了就走神了,似乎回味不出来味道,特意拍下来留存,没成想这再晃过神已是四年光阴。 那幅《弹吉他的女人》还在手机相册中,许多年她还在,

诗情

晋·诗 - 短歌行

少年人读《短歌行》,偏爱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为人生没有不可越的烦忧。 年过三十载的中年,喝的酒不是魏晋时的豪迈,而是将无可奈何一饮而尽。这时心里吐露的是“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咖啡

手冲练习小计 - 用埃塞COE 74112告别FamilyMart咖啡

Day1: 2021年2月26日,周五,雨。(元宵节) 早上打开新年的第一袋豆子,埃塞COE 74112,是埃塞的国家实验室在1974年发现的第一号抗病性品种。 磨豆机 ,滤杯Origami,滤纸 研磨度7M,水温87℃,粉15g 拿壶很不稳,滤杯口径大,把握不好水流高度,撞杯壁的问题让我抓狂;最后就把水流高度调到快两倍于6~8cm。 整体早上赶时间,另外还要再带一杯给小伙伴,仓促潦草的第一天手冲,连风味都没顾上品鉴。 Day2: 2月27日,小周末,阴。 早上继续是仓促,原本是八点要与小伙伴在会议室汇合,最后出门就已经快八点,总之迟到15分钟。 在作业批改后,调整磨豆机配置、滤杯和滤纸。 磨豆机 ,滤杯Hario V60,滤纸Hario 研磨度7A+17,水温87℃,粉15g 风味: 前段:入口是浓烈的巧克力香气,停留在舌后,有明显花香,但辨别不出具体的花香;

何坤·《坤想三旬》- 回趟老家
诗情

何坤·《坤想三旬》- 回趟老家

摘选吾弟诗集《坤想三旬》。我想回趟老家看看 那些熟悉面庞 那些陌生皱纹 那些故人老去 我想回趟老家看看 那里鸟鸣江堤 那里虫蠕巷尾 那里旧事漂泊 我想回趟老家看看你 在你的屋檐边听窗台雨声 在你的河口旁看溪底鱼游 在你的泥地里抚尘沙漫舞 在你的目光下叹岁月荒凉 我想回趟老家告诉你 我过的不好也不坏 我想回趟老家告诉你 生活的公平并不多 我想回趟老家告诉你 外面的生存也不难 我想回趟老家 听你轻声说 孩子你已长大 我想回趟老家 低声对你说 我不想你变老

历史

艺术师徒 - 契马布埃与乔托、杜乔

西方艺术中乔托的地位毋庸置疑,他被奉为照亮文艺复兴的第一束光。 虽然那些优雅写实的绘画方法和用那种方法画出的杰作,由于战争的破坏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虽然当时乔托被一片浓重的拜占庭风格的浓雾所笼罩,但唯有他的出现,绘画才被带到一种可以称之为好的状态。在一个风格粗糙、技艺拙劣、画风浓重的时代,乔托居然能以自己的方式使绘画重新焕发活力,真是一个奇迹。 ——瓦萨里《名人传》天才乔托(Giotto, 1267-1337)与恩师契马布埃(Giovanni Cimabue, 1240-1302)的故事一向被传为佳谈。 13世纪中期,意大利艺术深受拜占庭艺术影响,同时也汲取着哥特艺术的新兴创作风格。 契马布埃在平面化的拜占庭绘画中开创性用阴影表现出立体感,同时加入较丰富的色调打破拜占庭风格的沉闷,他的画作已经在挣脱传统拜占庭风格。 乔托师承创新,并且更深刻,他探索出空间纵深感来自画面排布;更加有开创性的是乔托将人类自然的、丰富的感情融进肃穆的、冷冰的宗教画中,这像是打开艺术之门的一把钥匙,让艺术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发挥更重要的人文作用和美学价值。 同时期的佛罗伦萨由契马布埃、乔托开创艺术,而属锡耶纳画派的杜乔(Duccio, 约1255-1318年),也在积极尝试新技画。据传杜乔也拜师于契马布埃,姑且信以为真:契马布埃是著名的艺术家兼伟大的老师。 乌菲兹美术馆有一间十三世纪至十四世纪艺术品展厅,厅时珍藏着三位艺术家对同一主题《圣母子》的创作作品,

不懂系列之《咖啡的科学》- 咖啡豆构造
咖啡

不懂系列之《咖啡的科学》- 咖啡豆构造

2020年国庆,独自一人看了电影《一点就到家》,心里泛起阵阵涟漪:喜于远山树林的味道也许能播种于年轻的心灵,盼望云南豆能让金主爸爸们多多投资,希望手冲咖啡能让文艺青年们选择尝试。 任何文化要构建、传播、传承都是要历练岁月洗礼,一部电影一首歌一篇文章只能如浩淼星空中的一颗,如果它有一丝光亮,请指引向新世界! 旦部幸博的《咖啡的科学》、《咖啡方程式》,这两本书无疑是指引初学者进入咖啡新世界的星星之火。 作者旦部幸博是属于外行的内行,他本人是医学博士,因喜好咖啡、热爱钻研,竟成为了一名“咖啡科学家”。 《咖啡的科学》这本书前三章简要讲解基础知识(咖啡构造、咖啡豆制造工序、咖啡的历史),然后深入详解咖啡成分、烘焙咖啡、分析萃取咖啡,最后用咖啡与健康这一话题收尾。 整本书有专业知识,稍加用心可以完全吸收理解,这是我看书的第2遍,较第一次多深入一丢丢。 第一章概括性介绍咖啡,包括咖啡豆的生物构造、经历哪些步骤才能从咖啡豆成为咖啡,本文先对咖啡构造进行整理。 图2. 成熟的咖啡豆及咖啡豆的构造外皮 Outer Skin: 在不同时期咖啡豆外皮的颜色有明显差异(图3),不同品种豆子成熟时外皮的颜色也有些许差异(图4)。 图3. 同一枝丫的咖啡豆成熟早晚不同,

艺术

十一月的杂想

以为2020年会过得很漫长,可日历已经翻到了11月10号;南方的深圳也隐约透出初冬的干燥和冷酷。 这无知的岁月,他年复一年地循环着;从我的指尖成片成片地溜走。 与诺诺一别已快十个月,盼在䁔冬阳光里再见。 这长长的时间里,我做了什么? 工作方面不说,保持在份内的最好水平;生活里多了李荷圆,现在已经是半岁的小喵,给小小的房子里增添生气;尽管依然坚持午间一小时阅读,写作方面却慵懒得很,产出骤减。 有时候也并不觉得边看边领悟边写作的方式是可持续的,但如果只看不写,我肯定略过理解这一层,过眼即如云烟般遗忘,还不如不看。 精读最大的弊端是耗费时间,尤其从繁忙工作中抠时间,同时保持静心,无形中更添难度。 说这些只是借口,也当作立下flag吧:带上李荷圆一起放飞,每个月至少能产出两篇高质量文章。 (12月30号反悔于图书馆)

梵·高 Vincent van Gogh – 向日葵 Sunflowers
艺术

梵·高 Vincent van Gogh – 向日葵 Sunflowers

鼠年的春节,每天除了听老高和小茉的欢乐科普节目,就是翻看梵·高书信稿和他的画;最近的六月,断断续续读完《艺术与观念 梵·高》,下班后偶尔听不同艺术评论家的演讲,欧美艺评家几乎都爱讲解梵·高和他的画。 像是推开了一扇门,外面风雨交加,天空乌云密布,而里面的世界色彩明丽,墙上是灿烂的黄、热情的紫、深邃的蓝。 梵·高,人如其画,用色彩掩盖住伤疤。 梵·高在1890年7月29号,他选择放下调色板撕裂疤痕。从此,梵·高成为天才艺术家的代名词。 梵·高是近现代绘画史上最具传奇故事性而又昙花般陨落的艺术家,他既是天才又有神经质的敏感,他的画中有绚丽的色彩与纠缠的线条,无一不让他笼罩着神秘;而神秘气息只是他性格中的冰山一角,在梵·高的书信中,他对亲友感情的浓烈、对自然事物的温柔显露无疑。 梵·高书信中的文字优美极了,他在信中用质朴的文字诉说每一次创作的真性情,简素的文字描绘着色彩,让黑白插画生动。 受苦而不抱怨,正视痛苦而不憎恶,在学习这种能力的过程中,随时都有昏倒的危险。不过也许,我们却有希望瞥见一种朦胧的可能,

词 – 鹊桥仙
诗情

词 – 鹊桥仙

鹊桥仙的词牌,用来咏歌牛郎和织女的爱情,名是源自欧阳修的词句“鹊迎桥路接天津”;在七夕这一日诵读遍这首词牌的作品比任何礼物都浪漫。 标准的词牌格式(存在部分变调的格式),是五十六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塞尚的朋友圈 – Emile Zola 左拉
艺术

塞尚的朋友圈 – Emile Zola 左拉

如果最原真的感情造到背叛,结局必然是化成最彻底的撕裂,山崩地裂成为碎片! 塞尚与左拉的友情,真切地演绎了这句忧桑的故事。 塞尚与左拉相识于童年,他们一起捕捉夏天山涧的风,一起躺在春天草地上畅想未来;单亲家庭的左拉被富二代塞尚保护着,煞是幸福! 他们有不同的梦想,少年塞尚爱写诗爱文学,左拉爱色彩爱画画;成年后塞尚用画笔表达情感,左拉用文字讲故事。有人说:爱,是让自己成为了爱人的模样,他们相互欣赏至选择了对方的梦想,成为了彼此,像有一面镜子,在镜子幻象中有另一个自己。 渐渐长大,塞尚长时间被失意的阴霾笼罩,而左拉在时代洪流中兜兜转转逐渐积累了名声和财富;塞尚将自己的失意 失望 悲伤 愤怒向左拉和盘托出,将左拉视为自己唯一信赖的朋友,而左拉对塞尚的屡屡失败却丧失了耐心,实则是他对自己失望,对自己内心里欣赏着塞尚才华和天赋的失望。 纯粹深刻的感情易敏感,细微的失落与猜忌也能形成巨大伤害。 友情的落幕是在1886年,左拉的小说《杰作》像一把匕首插进塞尚脆弱的情绪,小说的主人公简直就是塞尚的写照:狂妄 冷漠 感情混乱 郁郁不得志 失败,塞尚看完小说后的心情是怎样不得而知,只是从此与左拉分道扬镳人间不见。 塞尚有一类小的绘画主题“河塘倒影”很新颖,

埃尔·格列柯 El Greco – 托雷多风景 View of Toledo
历史

埃尔·格列柯 El Greco – 托雷多风景 View of Toledo

埃尔·格列柯(1541~1614年),生在希腊Crete克里特岛(地中海的眼),在意大利学习艺术(拜占庭风格),26岁离开威尼斯到罗马研习,1577年游历到西班牙托雷多,至去世他都再没离开过这个城市。 托雷多在中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1088~1561年)是中心城市,直到菲利普二世迁都至巴利亚多利德,当格列柯来到之际已成为废都。即便是废都,城市里的教堂法院等等留下的是浓郁的宗教文化和永久的宗教遗产。 摘一段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对托雷多城历史的简介: 托雷多城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曾先后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城市,西哥特王国的首都,科尔多瓦酋长国的要塞,基督教国家和摩尔人战斗的前线,以及公元16世纪查尔斯五世统治时期的最高权力临时所在地。托莱多城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同一种环境中孕育了不同的文明,而产生多种文明的主要原因是三种主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存在。格列柯来到托雷多后,与早期在威尼斯和罗马时典型文艺复兴的色彩画面有显而易见的变化,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暗黑的背景,灰白的人像,消瘦的身形,红黄蓝原生的色彩。 以一组那群像图来对比格列柯的风格转折: 在威尼斯时对画面背景进行精致勾勒,从基督清洗圣殿(图2)中虚构的殿堂富丽堂皇的雕梁画栋就知细节的着力之强; 在罗马更喜欢营造戏剧性画面,这幅基督治愈盲人(图3)将画中左、右、前景甚至是背景的多组人物都统一集中注意点在中间的戏剧场景里; 到托雷多后围绕宗教主题更专一更神秘,奥加兹伯爵的葬礼(

艺术

艺术的引路人

环顾桌上的书,《剑桥艺术史》、《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平如美棠-我们的故事》、《艺术与观念-塞尚》、《艺术与观念-凡·高》,好生神奇,没有半点理科生的味道,会心而笑。 昨晚半夜醒来,黑夜里的光朦胧又明晰,想到有好多的艺术引路人照亮我内心的灯塔,很想写写他们和他们带来的光! 艺术引路人,这个称呼也不知道准不准确,至少在我心里,他们的份量很重。除开压轴的最可爱的人,按出场顺序道来! 《艺术的故事》兼具启蒙和深究之能,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 在2016夏将我引向艺术史大门,直到现在将近四年,我仍时时能从书中的文字里汲取养分。非常非常喜爱这本书,那时从艺术史框架类的书籍中选中它过于幸运,另外很著名的两本是《詹森艺术史》、《加德纳艺术通史》,都是大书,知识不论好坏,中意便是好! 不止止是中意,范老师的译文行云流水,为《艺术的故事》更添一层文字的艺术之美。其中有一段诗的译文,为之深深着迷,等我翻阅到了再附上来。 后来某年在香港皇后大道东的三联书店里遇到贡布里希论文所编撰的书《阴影:西方艺术中对投影的描绘》,毫不犹豫入手,乐在心中一隅!这个小小的角落里藏着探索艺术的温暖、亲切和神秘。

诗情

宋·词 – 晏殊 浣溪沙

晏殊的词不似柳永的暧昧,也不似欧阳修的刚烈。 晏殊的才情横溢与他的身世落莫交织在一起,亲情爱情友情都没能足够温暖他,他作词的韵多是清冷;孤独时读他的词,会将落莫放大至浓烈苦涩。 浣溪沙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 岚:闲愁闲闷,这种愁和闷更显得无奈,多思多想丝毫无法理出一点头绪;酒香、佳人、飞燕,这些都解不了忧愁。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岚:年光有限山河空,离别销魂落花伤,歌酒席间眼前人,怜惜却独留空盏,只身潜入风雨中,离别莫念满目春。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岚:词里每个字都透着对往昔的回忆,呼吸间都是遗憾,你的回忆里是谁呢? 屋里的光渐渐暗下来。 不开灯,是否能看见星星?

艺术

塞尚的朋友圈 – Camille Pissarro 毕沙罗

木心说:“天才是被另一个天才发现的”。伟大的人身边会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塞尚的神秘力量非毕沙罗莫属。 毕沙罗(1830-1903)年长塞尚几岁,他在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可能是学院里太缺少有趣的灵魂,他在毕业后经常出没在非正规的艺术学校“瑞士学院”学习。正是在那儿,塞尚与毕沙罗相识。 那是在1860年初期,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马奈、库尔贝的影响正盛,莫奈、雷诺阿、德加、高更聚在盖尔布瓦咖啡馆高谈阔论。而彼时的塞尚如愣头青般,他凭着一腔执着的精神在巴黎生存。 塞尚学习卢浮宫里的经典藏品,委罗内塞、鲁本斯、普桑、德拉克洛瓦都是塞尚的偶像(悄悄说,安格尔没入塞尚的眼);在现世的艺术家中,塞尚最欣赏的是马奈和毕沙罗。毕沙罗待他如兄长般,他们常一起作画,有时几个月,有时长达一年,毕沙罗对塞尚的风格形成有重大影响。 1872年春 和奥尔唐丝、小保罗来到蓬图瓦兹有几天了,终于在奥维尔安顿下来了。 我 去见毕沙罗时,他正在创作 。他的调色板很清亮,不见了黑色、赭色这类深色。毕沙罗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