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手冲练习小记 – 85度还是90度?

恭喜鲸妞进入体验生活状态。 接连两周的小奔波,总算是平稳下来了。可能要过很久才会再去狮城吧,定然不是永别。 城墙徒步 + 沙发躺,太久没有这样有温度的周末,仅仅开始,继续上路。 烘焙参数 豆子:耶加雪菲 科契尔 烘焙度:浅 烘焙日期:2019年3月23号 滤 杯:Hario V60三洋花漾滤 纸:Hario 40枚滤纸Hario 40枚滤纸研磨度:2018豆 期:21天22天水 温:90度85度水粉比:14.815.2粉 重:20.8g20.1g闷蒸水:16.9g14.3g冲煮水:209.9g209.7g时 长:3分06秒3分36秒风味体会 虽然在这两次手冲对比中,把滤杯也更换了,但是温度的变化对风味影响非常之大! 90度:

手冲练习小记 – 鸡蛋花有香味吗
咖啡

手冲练习小记 – 鸡蛋花有香味吗

昨天晚上的一夜清醒似乎并没造成我太大的“困”扰! 白天恍然若失,却若有所得,人生之常态。 烘焙参数 豆子:耶加雪菲 科契尔 烘焙度:浅 滤杯滤纸:三洋花漾、三洋V10滤纸 研磨度:20(升级版Baratza encore磨豆机) 豆期:33天(20190220-20190325) 水温:87度闷蒸、87-85度冲煮 水粉比:15(235.9g 水/15.6g 豆),闷蒸14.2g 水 时长:3分15秒 风味体会 干香有明显向日葵的香气,同时脑海里出现盛夏阳光下美丽鸡蛋花。 有些许苹果味,不是纯甜味的苹果,还蛮有滋味滴,甜得很含蓄。 酸有点像水中加了几滴海南绿金桔汁,很讨喜的酸,不强势。 前段有巧克力味道,但是很快被明显的杏仁烘焙香覆盖,

艺术的随想 – 杂(一)
艺术

艺术的随想 – 杂(一)

为什么会出现艺术?因为人类不完美,用雕塑造神,完美的身材完美的面容; 因为人类是孤独的,用画来寄情山水,用画来描绘自然; 因为人类是脆弱的,用建筑来供奉神明,用庙宇来盛放信仰。 图2. 《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绢本,设色,纵51.5cm,横1191.5cm,故宫博物馆图3. 魏卢帕夏寺,印度亨比城,公元7世纪至今什么是艺术杰作?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政治方向,甚至很多细小的因素,都会影响不同作品。 当下的作品有时远不如年代久远的一砖一瓦;年代久远时遭到破坏的“陋作”远不如当时君王贵族叫好的“上乘作品”,而时光长河却淘尽“陋作”铅华,展现珍珠般光芒。 曾经古希腊的美少女美男子,光滑的肌肤优雅的身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酷;却能从高更的塔希提岛上黝黑少女眼中,读到温柔和爱情的故事。 这都是杰作,只是散发出来的味道不同罢了。就像一盘是五分熟牛排,得烛光下安静独尝;而另一份像是江南乡间小菜,与爱人在小院中共享佳肴。

伯莎 Bertha May Ingle – 自画像 Self-Portrait
艺术

伯莎 Bertha May Ingle – 自画像 Self-Portrait

伯莎·梅·英格尔 Bertha May Ingle (1878年4月13号~1962年10月20号) ,加拿大女艺术家,擅长肖像画和风景画。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不由想写一位女性画家。 国内外的女艺术家耳熟能详的挺多,法国维杰·勒布伦 Elisabeth-Louise Vigée-Lebrun(图2)、墨西哥的弗里达·卡罗 Frida Kahlo(图3)和她的好友美国乔治亚·欧姬芙 Georgia O’Keeffe (图4),中国的女画家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潘玉良(图5),对了,还有仍在世的行为女艺术家日本的草间弥生 Yayoi Kusama(图6)。 这些闪着光的女艺术家,每一位的人生经历比作品更具艺术性;而现在从我躁动冷寂的内心中却更偏爱在平静的生活中创作的艺术家,像伯莎一样静美的女子。 图2. Elisabeth-Louise Vigée-Lebrun, Self-Portrait in a Straw Hat, ~1782, Oil

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 1950年28号 Number 28
艺术

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 1950年28号 Number 28

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1921年1月28号 – 1956年5月11号),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 44岁时因酒驾发生事故,意外去世。用仅约10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为美国现代艺术史书写上最绚丽的色彩。 波洛克独创的“滴画”(The drip paintings),被美国评论家誉为“自由国度的自由艺术”。 早期作品波洛克成长的年代,是美国文化海纳百川、蓬勃发展示的年代,大量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来避难的艺术家们带着文化的火种来美国生存,包括代表抽象主义的蒙德里安和代表超现实主义的达利(此外,还有大量的科学家,如吐舌头的爱因斯坦)。 经过约三四十年的感染和渗透,纽约有替代欧洲的巴黎和伦敦成为新一代的全球艺术中心的苗头。 在40年代初(1942年~1946年)波洛克的作品通常借助某一主题展开,创作过程中将主题最大限度抽象化,用大面积色块、高饱和度的颜料挥洒在画布上;同时又用线条将色块分隔开,赋予抽象主题相关的具象表达。 早期典型作品如《男人和女人Male and Female》、《Stenographic Figure》、《月光女神The Moon-Woman》、《The She-Wolf》,都明显带着抽象与具象的关联与矛盾。 图2. Jackson

咖啡

手冲练习小记 – 恋爱的西达摩

昨晚收到新豆子西达摩,原本打算晚上九十点的时候就尝鲜,可是非常尽兴,从九点半到十二点半(凌晨哦),四个人,线上聊了200分钟! 再一次刷新上课时长,噢耶! 今早起来就迫不及待冲了咖啡,中午一个人去刷了《流浪地球》,还是很满意滴! 开开心心回酒店再次冲豆子,认真感受味道! 豆子:西达摩 烘焙度:浅中 滤杯滤纸:三洋花漾、三洋V10滤纸(MADE IN JAPAN) 研磨度:18(升级版Baratza encore磨豆机) 水温:88度闷蒸、88-86度冲煮 水粉比:15(229g 水/15g 豆),闷蒸15.3g 水 时长:2分55秒 风味体会 虽然西达摩不是鲸鱼家的醇厚系列豆,但是今天我手冲的西达摩真的是一杯有厚度有深度的咖啡。 相比耶加,味道是能咀嚼(现阶段的我还没法达到玩味程度)的。

咖啡故事 – 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
咖啡

咖啡故事 – 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

如果让你做一杯手冲,首先要了解手冲的不变量(客观因素)和变量(主观因素),这将决定你能摸索/拿捏哪些的内容以控制手冲,愉悦自己。 这里有一个前提: 我的豆子是鲸妞烘制的,咖啡豆算是客观的存在,所以把地理、处理方式、烘豆都列为不变量。 咖啡风味的4321,真正决定一杯好咖啡的影响因素有下列四项及其影响程度[1]: 1.咖啡生豆产地风味的掌握40% 2.咖啡豆烘焙度的控制30% 3.新鮮烘焙豆的保存20% 4.沖泡方法10%更正: 1、咖啡生豆产地风味的掌握 60% 2、咖啡豆烘焙度的控制 30% 3、沖泡方法 10% 一、咖啡豆是不变量拿到鲸妞的耶加雪菲,首先需要认真去了解咖啡豆,只有认识豆子的细节,才能依据细节去选择适合的手冲姿势。 1.1、产地/产区 Region图2. 埃塞俄比亚咖啡地图 Ethiopia Coffee Map结合官方的说明[2]

咖啡故事 – 引子
咖啡

咖啡故事 – 引子

2018年8月12号,第一次购买咖啡豆,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科契尔(M2M家的豆子,非广告),成为我的第一杯手冲咖啡。 记得用弱鸡的手动磨豆机研磨咖啡豆时,整间客厅都飘着香浓的气息,还原了每一颗豆子自带的香气。 清新的花香,夹着浓郁的果香,仿佛还带着阳光的温度,我和诺都沉醉了! 生涩的手冲技术、寒酸的手冲设备们(图1),陪伴我度过了近2个月。 图1-b. 初初期的手冲图1-c. 初后期的手冲8月9月刚好工作得闲,详细地查阅咖啡豆的故事的手冲方法,在知乎上拜读了Alice的所有文章(妞的知乎专栏,纯硬核),为现在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在喝完500g耶加雪菲后,9月底去丽江大理游玩,逛喝逛喝(图2)一番后还带回来两袋云南豆。这两袋云南豆,好酸好酸。 如果说之前是说明好豆子弥补烂手艺,这云南豆说明必须要妙手方可生花。不无意外地,我被每次的酸咖啡打击崩溃。 图2-a. 云南逛喝 – 丽江古城优雅时光图2-b. 云南逛喝 – 大理古城唐咖图2-c. 云南逛喝 – 洱海南岸丽舍借着双十一,又狠狠补了好多Nespresso胶囊(图3),云南豆被弃于一旁。 一度怀疑我对咖啡是徒爱华艳的外表,还是深爱有趣的灵魂。 图3-a. 2018年夏季的胶囊咖啡&

张荔英 Georgette Chen – 微风中的荷花 Lotus in a Breeze
艺术

张荔英 Georgette Chen – 微风中的荷花 Lotus in a Breeze

张荔英 Georgette Chen(1906~1993.3.15),新加坡画家,擅长肖像画、静物画,笔触坚定细腻,画风恬静温柔。 Chen是一位传奇女子,出生于江南太湖边的小城南浔,父亲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母亲是苏州大家闺秀姚惠。 幼年时随经商的父亲游历欧美,并在少年时居住巴黎,完成美术学业。原本她誓将自己献身于艺术,终身不嫁,怎知24岁芳华年岁她遇到一生挚爱陈友仁Eugene Chen。 在艰难说服(或者说没有说服)父母后,年龄相差31岁的他们在巴黎结连理,Georgette改随夫姓Chen,此后她的作品中都印记着这个姓。即使在爱人病逝后她改嫁他人,也坚持不更改此姓。 在战争年代,动荡与漂泊是常态,陈友仁夫妇从巴黎前往香港参加革命,不幸被日军逮捕并软禁在上海,直至陈友仁病逝。Chen离开伤心故地,只身下南洋,在她的“塔希堤Tahiti”岛平静生活直至逝世。 Chen并无儿女,在姐姐去世后领养照顾姐姐的孩子们,但她的后半生培育出众多南洋的艺术栋梁,美育树人之德,在新加坡艺术界传为美谈! 昨晚在网上看到Chen的荷花(图1),心心念念一夜。今晚九点回国的航班已定,

手冲练习小记 – 儿时西红柿的酸
咖啡

手冲练习小记 – 儿时西红柿的酸

快到新年假期了,办公室的小伙伴们都被撩拨得无法安心工作。 午饭后在路边买了一小篮奶油草莓,吃着清甜的小草莓,听着梅子聊她的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好放松! 豆子:耶加雪菲 科契尔 烘焙度:浅浅 滤杯滤纸:三洋花漾、三洋V10滤纸 研磨度:18(升级版Baratza encore磨豆机) 水温:86度闷蒸、86-84度冲煮 水粉比:15(224g 水/15g 豆),闷蒸15g 水 时长:3分10秒 风味体会 喝的时候有点陷入回忆。 初夏的午后,小屁孩的我坐在奶奶的菜园子里,不远处是木槿花篱笆,紫色的野生木槿妖娆得刚刚好! 随手摘了一颗西红柿,汁儿从嘴里流出来,呀~原来这还没有熟哦,酸酸的,一点甜。 这次喝咖啡时出神了,到现在都觉得有自然生长的西红柿的酸和微甜,这不仅是留在口腔中的味道,连同腹中都仿佛还有蕃茄汁。 闷蒸问题 – 问题1:闷蒸时总会偏心漏了一角的咖啡,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咖啡磨豆机 Coffee Mill
艺术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咖啡磨豆机 Coffee Mill

Marcel Duchamp,马塞尔·杜尚(1887.7.28 – 1968.10.2),法国画家、雕塑家,达达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杜尚用创造性的思维打开了现代艺术的大门,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 《Coffee Mill》是杜尚在1911年送给他哥哥的礼物。 雕塑家Raymond Duchamp想装饰厨房,向周围的艺术家朋友们讨要作品,身为弟弟的Marcel画了这幅老式的咖啡磨豆机相送。 多年后杜尚回忆说,这幅作品是他思索艺术风格的“毛线头”。 画中展示了研磨咖啡的几个不同装置[1]: – 摇柄(the handle on top):虽然本身只有一个摇柄,但画出在摇起来后的不同位置 – 中间轴的齿轮(the cogwheels of the central shaft):最简单的几根线条,表现齿轮在顺时针转动 – 接粉仓:褐色的三角堆,咖啡粉似乎要溢出画面 从这幅1911年的作品中已经能感知出杜尚希望打破平面的思想:

毕加索 Pablo Picasso – 老吉他手 Old Guitarist
艺术

毕加索 Pablo Picasso – 老吉他手 Old Guitarist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艺术家,艺术作品涉猎甚广,绘画、雕塑、版画、陶艺、舞台设计、写诗、写剧本。 毕加索是20世纪最成功的艺术家,名利兼收。毕加索高寿享年91岁,他的艺术创作期同样高寿长达75年,作品约15万件[1]: * 13,500 绘画作品(paintings) * 100,000 版画作品(graphic prints or engravings) * 34,000 插画(book illustrations) * 300 雕塑和陶艺(sculptures and ceramics) 纵观毕加索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风格有明显的特色,一般根据作品风格将他的艺术生涯分为不同时期: – 早期 Early Life:1901年前 – 蓝色时期

莫迪利安尼 Amedeo Modigliani – 持拐杖的男人 Seated Man with a Cane
艺术

莫迪利安尼 Amedeo Modigliani – 持拐杖的男人 Seated Man with a Cane

本周主题是拐杖。诺打球又受伤了,间隔两年他再次拄拐,纪念他的伤情,送别他的拐杖。 Amedeo Modigliani 阿梅代奥·莫迪利安尼(1884年7月12日-1920年1月24日),意大利画家、雕塑家,表现主义画派的代表艺术家。 莫迪的一生中,母亲对他性格的塑造产生巨大影响。 当莫迪还在母亲腹中时家境遭变,父亲从中产落魄到破产。政府在没收家庭财产时,怀着莫迪的母亲躺在床上,床上被架满了家具,因古老法律里规定不可搬离孕妇床上的物品,以此保住了几件家具。 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一直在家教授莫迪知识,并带他游历意大利艺术名城,从那不勒斯到罗马,从佛罗伦萨到威尼斯。 虽生活贫寒,但莫迪在成长中充分体验到艺术的自由与魅力;这也许能解释为何他的作品既充满忧郁与哀伤,又饱含温暖与温柔。 莫迪青少年时期接触的是意大利古典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1906年他前往巴黎,自由奔放的艺术气息,让他重新理解艺术;并与大批优秀的艺术家结识,雕塑家康斯坦丁、画家毕加索等等,指引他短暂却璀璨的艺术之路。 在1909年到1914年期间,莫迪专注雕刻技术,已知他的雕塑作品有26件。他雕刻的多是人物头像,作品线条简洁,却饱含倔强的讯息,仿佛给世人讲述非洲部落的原住民的古老故事(图2~图3)。 图2. Modigliani,

林清河 Lim Cheng Hoe – 河口 The Estuary
艺术

林清河 Lim Cheng Hoe – 河口 The Estuary

林清河Lim Cheng Hoe(1912.5.24 – 1979.9.3),新加坡水彩画家,算是第一代新加坡画家,画作带有明显的“南洋”风格。 林清河出生于中国厦门,7岁时随家人移民到新加坡。 他对于绘画纯粹源于热爱,从小就爱涂涂画画,中学时代他更是迷上水彩画。 在林清河青年时代的新加坡,靠画画无法支撑生计,他完成学业后选择了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并持续到退休。 尽管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艺术中,林清河也并未停止对艺术的学习与练习。 他在中学毕业后持续向恩师Richard Walker学习水彩技艺,工作后的周末他就带上画笔颜料,将大自然润入画纸。 林清河的水彩画大量描绘的是新加坡自然景观,河流就像新加坡的太阳一样,是每幅作品的灵;水彩的形式与河流的灵动和谐相融,让人想跃入画中坐于河畔。 《河口》(图1)中河流映着天空的蓝,而远处的天边却飘着淡淡的灰色水雾,渔夫从天空中预见到大雨将至,将渔船停泊河口。 林清河其他河流的作品(图2~图5),每张的画幅都不大,水彩也是偏淡,甚至着笔寥寥,可这简单的方法足以表达他对新加坡河流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 图2. Lim

康斯坦丁·索莫夫 Konstantin Somov – 公园烟花 Firework in the Park
艺术

康斯坦丁·索莫夫 Konstantin Somov – 公园烟花 Firework in the Park

康斯坦丁·索莫夫 Konstantin Andreyevich Somov(1869.11.30~1939.5.6),俄国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 1888年至1897年期间Somov在著名的皇家艺术学院Imperial Academy of Arts学习,他的老师是俄国国宝级画家列宾(他的现实主义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2)是最著名的俄国画作),但他并未继承老师的现实风格。 在学校里,他结识Sergei Diaghilev和Léon Bakst,三个人创办了俄国的艺术杂志《Mir iskusstva》,为新艺术运动奔走,对20世纪初的俄国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俄国革命结束后,他移民到美国,随后迁居巴黎直至逝世。 他的作品以风景画、风俗画、肖像画居多[1],另外他也为一些书籍绘制插画。 图2. Ilya Repin,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arge Haulers on the Volga, 1870–1873年, 131.

乔瓦尼·波尔蒂尼 Boldini Giovanni – 宴会 Feast Scene
艺术

乔瓦尼·波尔蒂尼 Boldini Giovanni – 宴会 Feast Scene

Boldini Giovanni(1842~1931),意大利画家,擅长肖像画。因其流畅的绘画风格,被冠以“Marst of Swish”。 Boldini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小城Ferrara,父亲是一位宗教画家。 1862年,他离开家乡前往Florence,在那儿经历六年的学习生涯。此后,他在伦敦成为了有名气的肖像画家,对象不乏当时的社会名流。 1872年他移居巴黎,与Edger Degas交友,最终在1886年因其肖像画誉满全城。 1931年因肺炎在巴黎去世。(Giovanni Boldini: His Palette 作者:Arron Adams) Feast Scene中的取景来自于巴黎的夜生活标地——红磨坊Moulin-Rouge。 画面中男士并不是重点,脸庞和衣着都是略粗画笔或者干脆轮廓方式;而画中四位风格各异的女性,分布由远及近,Boldini并不按清晰程度来区分远近视觉。 画面左上方红色蝴蝶结围巾的女士,接下来是白衣女子向后方打着招呼,右边戴淡紫色帽子的女士正在与友伴调情,画面最前方的红花发髻美女与她的同伴正在交耳聊秘密。 除此之外,画面中人多而不杂,景繁而不乱,Boldini用一支画笔将1889年红磨坊的一个夜晚恒久留存。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超简史
历史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超简史

原本是在写乔托的解析笔记,对乔托创作湿壁画之前的欧洲中世纪绘画方式进行图文查阅,渐渐积累一些,觉思单独成文也未尝不可,故剥离之,成此文。 对于乔托的成就,有一条赫赫在前:将湿壁画发扬光大,为文艺复兴埋下了启蒙的种子。 在乔托对壁画的革新之前,欧洲中世纪的绘画历经沧桑,探索各种方式表达“信仰”这一永恒的主题,常见的有马赛克镶嵌画、壁画、蛋彩画、彩绘玻璃画[1],还有少量的羊皮纸画、挂毯画(如果可以归属为画作)。 插播另一文快捷入口: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超简史 1、马赛克画Mosaics马赛克画呈现的颜色鲜艳,主要用有色的玻璃或石块镶嵌到墙面,如果不刻意破坏是能够长久保存,但是很难做到细腻表达人物。 意大利纳文塔曾是拜占庭时期西罗马的首都,马赛克画的艺术巅峰自然在此孕育生长。 纳文塔圣维托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建于6世纪(526年~547年)[2],现存着精美的马赛克画,其中西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和皇后狄奥多拉Theodora为主角的画最为完美(图1~图2)。虽然马赛克的表现方式有些许粗粝,但大大小小马赛克合理地排列,仍然能感受到皇冠的精致(图3),对皇权肃然起敬。 图2. 狄奥多拉Theodora与侍从们图3.

亨利·卡蒂尔-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 决定性瞬间 The decisive moment
艺术

亨利·卡蒂尔-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 决定性瞬间 The decisive moment

法国著名摄影家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年–2004年) 的作品特点是用一个定格画面表达一段模糊故事。 布列松用犀利的洞察力、一部徕卡黑白相机捕捉了无数带着记忆温度的瞬间,他曾经说拍照的方法就是保持头脑、双眼和内心的一致,而且这才是生活的方法。 To take a photograph is to align the head, the eye and the heart. It’s a way of life.” -Henri Cartier-Bresson《决定性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是Bresson中对自己摄影风格的详细讲解,被很多摄影师奉为摄影圣经。 Bresson相信:“There is nothing in this world that does not have a

乔托·迪·邦多纳 Giotto di Bondone – 斯克洛文尼礼拜堂 Scrovegni Chapel
历史

乔托·迪·邦多纳 Giotto di Bondone – 斯克洛文尼礼拜堂 Scrovegni Chapel

意大利Italy威尼托Veneto帕多瓦Padua小镇有一所私人礼拜堂,建于14世纪初,是银行家Enrico Scrovegni为了纪念父亲建造的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这片土地在公元前60年矗立着罗马竞技场,因此也称为Arena Chapel竞技场礼拜堂。 欧洲的教堂很多本身就是件艺术品,而且历经漫长中世纪,教堂里有太多太多的珍宝(绘画作品、雕塑作品)用来奉献给基督、圣母、圣徒。 提到欧洲珍藏有最具震撼性宗教画的教堂,前三甲必须是它们: 1、名声最响 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或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建于1473年~1483年,教堂里是纯文艺复兴风格的宗教画,由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绘制的天顶画《创世纪》、巨幅《末日审判》The Last Judgement让这它成为无数圣徒心中的圣殿。高阶秀尔的书中有一段总结:从“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终结”,这座教堂包含了天主教世界里时间的精髓。 2、小清新 佛罗伦萨的布兰卡契礼拜堂Brancacci Chapel,教堂里宗教画主要绘制于1423年~1426年,是哥特式晚期Late Gothic向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过渡的阶段,由马萨乔Masaccio完成大部分画作。有一种看法认为马萨乔是第一位文艺复兴画家。

不懂系列之咖啡品种
咖啡

不懂系列之咖啡品种

我并不能从严谨的生物学上将咖啡豆的进化历程细化出来,但是怀揣学习的心态,全网冲浪,好歹也能一知半解,GO! (第一部分可略) 一、生物学中的定义 物种的定义是一类形态和遗传组成相似、在自然状态下能产生正常后代的生物。 物种的分类通常有不同级别,层次由上到下分别是:域domain、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物种的命名通常由属名、种名组合而成。 1、种 Species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生物类群。 种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 2、亚种 Subspecies 亚种一般被认为是一个种内的类群,这些类群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属于同种内的两个亚种,不分布在同一地理分布区内。 如果一个物种仅有一种实物,就不存在亚种。 如果一个物种有多种实物,第一个被发现的实物种被“尊”称为原生种,其后的被称为亚种。 如果一个物种有多种实物,若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相互存在隔离,则彼此间为互为亚种;若不满足隔离条件,则其后的被称为变种。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超简史
历史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超简史

在写乔托对欧洲中世纪绘画的过程中,查阅了一番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发展掠影,短文之。 中世纪在建筑上的改进是显而易见的,从技术到材料,在每个世纪都逐渐进步。 插播另一文快捷入口: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超简史 1、11世纪晚期到12世纪从11世纪晚期到12世纪,最初的罗马式(Romanesque)用厚石墙和拱顶来建造教堂,拱形拱顶和交叉拱顶最常见。 受限于对墙体的承重,教堂一般未设计明亮的窗体,内部是阴凉静暗,与外面的灿烂明亮形成对比,给教众和朝圣者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罗马式教堂中非常宏大的典范之一就是法国图卢兹的圣瑟尔南教堂Saint Sernin(约1080-1120年),外观框架是十字形布局,中轴线交叉口上有一处高楼,象征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身体,从空中俯视(图1)能分别探到东西方向的门楣。 教堂的西面(图2)[1]是正门,用两个拱门相依,采用的是成熟的筒形拱顶结构;东面(图3)[2]是内室,结构为五个小礼拜堂环在一起的回廊。 图1. 从上空俯视教堂图2. Saint Sernin教堂西面图3. Saint Sernin教堂东面2、12世纪12世纪从法国改良了拱顶技术,用扶壁拱减轻了墙体承受的压力或推力支撑教堂向上不断延伸,用更多的彩绘玻璃窗来增加教堂内部空间的亮度和明亮。 那个时代的着浓重的天国思想:混沌的心灵通过物质的东西升向真理,

不懂系列之咖啡店Menu – 拿铁、瑰夏、冷萃
咖啡

不懂系列之咖啡店Menu – 拿铁、瑰夏、冷萃

“Hi,你好,一杯拿铁!” “Hi,你好,一杯蓝山,谢谢。” “Hi,你好,一杯手冲,当季瑰夏~” 去咖啡店,根据心情不同点上不同的咖啡,安安静静享受一杯咖啡的时间,然后继续生活。 如果是走进COFFii&JOY,咖啡单上这么多咖啡,名字这么多,该点什么呢? 图1. 网上盗图之COFFii&JOY咖啡单不得不说相比较星巴巴家的菜单,我更喜欢COFFii&JOY的,不花哨,尽管蓝白的菜单搭配有点古早。 但,一杯臻选咖啡199?你确定你是认真的吗? 图1菜单里把意式和手冲分成两大类,很清晰。 意式就是最常见的咖啡名字,手冲是用咖啡豆名+处理方法+烘焙度来区别,不会一眼看上去乱乱的。 为了再清晰了解这些名字,我把咖啡分成四个阶段。 原生家庭阶段是常用于咖啡豆的命名; 教育背景主要是结合手冲时使用,不单独用于咖啡单上的命名; 恋爱经历里偶尔会有独特的冷萃出现在菜单上,如图1的菜单,其他都是工具; 修成正果中是出镜率最高的咖啡称呼。 图2.

不懂系列之国家 – nation、country、State
历史

不懂系列之国家 – nation、country、State

悠悠的各种概念,比如部落、民族、国家等,在以前我才不想去深究其内涵或外延,但如今选择去深入了解艺术史,这让我肃然起来,决定再遇到不懂的“政治性”词汇,查阅权威释义,愿我能渐渐理解。 时常听到周围对“中国”的多种表述,比如: 1、 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新成立的共产主义国家。 2、 中国是南至西沙群岛,北邻西伯利亚,东括第一岛链,西邻喜马拉雅山脉,有广袤的大陆领地;同时还有美丽的香港明珠,峡外的台湾。这些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国。 3、 中国是56个民族相融合的大家庭,有着13亿的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尽管汉族人组成了绝大多数的人口,但不同民族和谐相处。 国家与民族有什么关系?国家有政治属性吗?国家必须要有领土吗? 这么多疑问“得益于”汉语的博大,汉语中一个词通常有多个表意,而不止一种绝对性的意思。而英语中不同的词,尤其是法律上、科学上的词,是有严谨的释义。 本文将从英语的“国家”中解开我的疑问。 英语中有三个与国家相关的词,nation、

不懂系统之地名前缀(一)
历史

不懂系统之地名前缀(一)

今天把如今欧洲版图上的44个国家国名由来查阅了许久,积累的知识量太浅,我只好临时多补充能量。 本篇只谈欧洲(国家)地名,要把这个掰扯清楚,逻辑非常重要。我有想过从地理位置分别漫谈,比如从四大半岛谈,也有想过从民族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是怎么建城立国。反正思路好杂,但不管哪条线讲欧洲国家由来,都是单薄的;干脆来个多条线综合理解吧,慢慢写,慢慢改。 思路: 找到欧史上关键的”时期,比如马其顿帝国时期、罗马帝国时期等,拉出当时的版图溜溜,看民族、宗教的情况,了解当时的各城邦、或行省、或区域等所谓的“代号”是不是熟悉的味道。 题外话: 民族、政府、国家、部落、联邦……好希望我是位社会学家,把这些概念间的千丝万缕关联都能识别、理解。 诺给我翻出《枪炮、病菌与钢铁》,指出有一节对社会的类型做出不同角度的分类: 政府和宗教的扩张在整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一直就是这样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不管这种扩张是以和平手段实现的,还是以暴力手段实现的。就后一种情况来说,

不懂系列之地名后缀 – 尼亚ia、兰land、斯坦stan
历史

不懂系列之地名后缀 – 尼亚ia、兰land、斯坦stan

刚看到爱尔兰以公元1世纪时的旧称是加勒多尼亚(Caladonia),遂问诺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以前、现在会有这么多“尼亚”后缀的国家。 诺答曰:可能就是~国、~州、~省之类的意思。 不同语系在表意时表达形式不同,汉语(汉藏语系)是多个单字结合表达词意,英语(印欧语系)是单词表达词意,复杂点就是连词。这也不难理解在表达国家、地名时有常见后缀词。 粗略学习了一下印欧语系中英语、拉丁语、波斯语的有意思的地名后缀。 1、-ia 尼亚拉丁语,地名后缀意指“~地方”。 常见于欧洲的国名,主要源由自罗马帝国时期对行省的规划。 1)洲际名Asia 亚细亚; Eurasia 欧亚; Oceania 澳西利亚(大洋洲) 2)国家名(英语)Russia 俄罗斯(俄罗西亚?); Polynesia 波利尼西亚; Micronesia 密克罗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