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随想 – 杂(一)

艺术的随想 – 杂(一)
图1. 《米洛的维纳斯》(Venus de Milo),公元前2世纪,大理石,高202厘米,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为什么会出现艺术?

因为人类不完美,用雕塑造神,完美的身材完美的面容;
因为人类是孤独的,用画来寄情山水,用画来描绘自然;
因为人类是脆弱的,用建筑来供奉神明,用庙宇来盛放信仰。

图2. 《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绢本,设色,纵51.5cm,横1191.5cm,故宫博物馆
图3. 魏卢帕夏寺,印度亨比城,公元7世纪至今

什么是艺术杰作?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政治方向,甚至很多细小的因素,都会影响不同作品。
当下的作品有时远不如年代久远的一砖一瓦;年代久远时遭到破坏的“陋作”远不如当时君王贵族叫好的“上乘作品”,而时光长河却淘尽“陋作”铅华,展现珍珠般光芒。

曾经古希腊的美少女美男子,光滑的肌肤优雅的身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酷;却能从高更的塔希提岛上黝黑少女眼中,读到温柔和爱情的故事。
这都是杰作,只是散发出来的味道不同罢了。就像一盘是五分熟牛排,得烛光下安静独尝;而另一份像是江南乡间小菜,与爱人在小院中共享佳肴。

图4. Peter Paul Rubens, The Judgement of Paris, 1638-1639, 199 × 379 cm, Museo del Prado, Madrid
图5. Paul Gauguin, When Will You Marry?, 1892, oil on canvas, 101 x 77 cm, Private collection

为什么要了解艺术?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却能保留着不可篡改的真实。甚至流露满足权贵的虚伪,也是社会中的真实。
艺术作品是其次,创作艺术是重点。谁在创作?故事是什么?这是每个作品背后巨大的财富。

梵高的向日葵,在配着他写给弟弟提奥的信时,才知道他向往的仅是一丝丝温暖。如果割裂出只是欣赏画,分析画的颜料色彩,就叹为观止,那种感叹肤浅了。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结合他的手稿,便惊叹于超人的智慧与探索精神。而只是单纯去想她神秘的笑,却不去想她的笑与拉斐尔的圣母的笑有什么不同,这趣味就大大降低了。

图6. Sunflowers (F456), third version: blue green background, Oil on canvas, 91 × 72 cm, Neue Pinakothek, Munich, Germany
图7. 梵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提到他希望将向日葵做成三联画
图8. Leonardo da Vinci, Lisa Gherardini, c. 1503–1506, perhaps continuing until c. 1517, Oil on poplar panel, 77 × 53 cm, The Louvre Museum, Paris
图9. Leonardo da Vinci, Leonardo’s physiological sketch, 1510

艺术会消失吗?

照相机发明时已经取代“画得像现实”的画,3D打印机已经能打印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模型,AI机器人可以任意涂鸦出一幅抽象又充满神秘作品。
但是,照相机,3D打印机[1],AI机器人[2],都是“艺术家”在操作,即使是程序员,在某种程度上也在代码中写入了自己随意的情感。

图10. 3D printing art
图11. AI painting art

不知道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二十一世纪,艺术会走向哪里?
一切都在向前,前方可能星空,也可能是沼泽。


[1] 3D创作艺术品,https://3dprintingindustry.com/news/3d-printing-art-really-76843/
[2] AI创作绘画,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5-17/ai-made-incredible-paintings-in-about-two-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