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系列之国家 – nation、country、State
历史

不懂系列之国家 – nation、country、State

悠悠的各种概念,比如部落、民族、国家等,在以前我才不想去深究其内涵或外延,但如今选择去深入了解艺术史,这让我肃然起来,决定再遇到不懂的“政治性”词汇,查阅权威释义,愿我能渐渐理解。 时常听到周围对“中国”的多种表述,比如: 1、 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新成立的共产主义国家。 2、 中国是南至西沙群岛,北邻西伯利亚,东括第一岛链,西邻喜马拉雅山脉,有广袤的大陆领地;同时还有美丽的香港明珠,峡外的台湾。这些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国。 3、 中国是56个民族相融合的大家庭,有着13亿的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尽管汉族人组成了绝大多数的人口,但不同民族和谐相处。 国家与民族有什么关系?国家有政治属性吗?国家必须要有领土吗? 这么多疑问“得益于”汉语的博大,汉语中一个词通常有多个表意,而不止一种绝对性的意思。而英语中不同的词,尤其是法律上、科学上的词,是有严谨的释义。 本文将从英语的“国家”中解开我的疑问。 英语中有三个与国家相关的词,nation、

不懂系统之地名前缀(一)
历史

不懂系统之地名前缀(一)

今天把如今欧洲版图上的44个国家国名由来查阅了许久,积累的知识量太浅,我只好临时多补充能量。 本篇只谈欧洲(国家)地名,要把这个掰扯清楚,逻辑非常重要。我有想过从地理位置分别漫谈,比如从四大半岛谈,也有想过从民族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是怎么建城立国。反正思路好杂,但不管哪条线讲欧洲国家由来,都是单薄的;干脆来个多条线综合理解吧,慢慢写,慢慢改。 思路: 找到欧史上关键的”时期,比如马其顿帝国时期、罗马帝国时期等,拉出当时的版图溜溜,看民族、宗教的情况,了解当时的各城邦、或行省、或区域等所谓的“代号”是不是熟悉的味道。 题外话: 民族、政府、国家、部落、联邦……好希望我是位社会学家,把这些概念间的千丝万缕关联都能识别、理解。 诺给我翻出《枪炮、病菌与钢铁》,指出有一节对社会的类型做出不同角度的分类: 政府和宗教的扩张在整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一直就是这样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不管这种扩张是以和平手段实现的,还是以暴力手段实现的。就后一种情况来说,

不懂系列之地名后缀 – 尼亚ia、兰land、斯坦stan
历史

不懂系列之地名后缀 – 尼亚ia、兰land、斯坦stan

刚看到爱尔兰以公元1世纪时的旧称是加勒多尼亚(Caladonia),遂问诺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以前、现在会有这么多“尼亚”后缀的国家。 诺答曰:可能就是~国、~州、~省之类的意思。 不同语系在表意时表达形式不同,汉语(汉藏语系)是多个单字结合表达词意,英语(印欧语系)是单词表达词意,复杂点就是连词。这也不难理解在表达国家、地名时有常见后缀词。 粗略学习了一下印欧语系中英语、拉丁语、波斯语的有意思的地名后缀。 1、-ia 尼亚拉丁语,地名后缀意指“~地方”。 常见于欧洲的国名,主要源由自罗马帝国时期对行省的规划。 1)洲际名Asia 亚细亚; Eurasia 欧亚; Oceania 澳西利亚(大洋洲) 2)国家名(英语)Russia 俄罗斯(俄罗西亚?); Polynesia 波利尼西亚; Micronesia 密克罗尼西亚

杨·凡·艾克 Jan Van Eyck – 根特祭坛画 Ghent Altarpiece
艺术

杨·凡·艾克 Jan Van Eyck – 根特祭坛画 Ghent Altarpiece

15世纪初,凡·艾克兄弟在绘制大型祭坛画中,实验出油画技巧。 杨·凡·艾克学习乔托的现实主义画风同时,更是将自然景观使用透视技巧融入宗教画中。 当绘画接近现实,贵族、商人阶层们蕴生出肖像画的需求,而不仅仅只在捐助的画中作为信仰的配角。 杨·凡·艾克(1380~1390)-1441,生活在尼德兰地区(逝去的历史,出生地于现今荷兰),弗兰德斯画派;低调的北方画家,主要画作是两类作品:宗教画、肖像画。 关于宗教画,凡·艾克兄弟(杨哥哥的哥哥胡贝特Hubert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有些画就标识为凡·艾克兄弟)受捐助人之邀创作的宗教画较多,风格还是很有辨识度,最具代表性的是1415年至1432年期间绘制完成的根特祭坛画(图1)。 关于肖像画,在中世纪末期的流行,与贵族、民众从黑死病的阴霾走出来有关。 黑暗的散去,不是靠上帝的信仰解决的,而是人类自己。生,不能只为信仰;信仰,是为了明亮的活出自我。 摘一段《剑桥艺术史》中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