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 Paul Cezanne – 埃斯塔克的海 The Sea at L’Estaque
艺术

塞尚 Paul Cezanne – 埃斯塔克的海 The Sea at L’Estaque

保罗·塞尚 Paul Cezanne(1839.1.19 – 1906.10.22),法国艺术家,启蒙了一系列大师(野兽派马蒂斯、立体主义毕加索)的大师。 塞尚在艾克斯明媚的阳光下成长,那儿有普罗旺斯紫色的微风、圣维克多山赭色的峭壁、阿尔克河绿色的清泉,浪漫的基因植入他的血肉,少年的他写诗、作画,在天地之间嬉戏玩耍;少年的浪漫处处可见,而塞尚的浪漫是一生的浪漫,是一生追寻阳光、色彩的浪漫(图1)。 当塞尚在艾克斯大学修完法学院的课程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他愿意毕生投入的是艺术和色彩而不是法律和金钱(当然,有土豪爸爸的金钱)。他投入大量时间临摹力所能及的艺术藏品,在艺术启蒙期临摹大师们的作品对非科班出生的塞尚帮助很大(有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临摹之于塞尚的意义,WHAT COPYING MEANT TO CÉZANNE)。 非科班虽然减缓塞尚在专业上的进步速度,但另一方面给足了塞尚独立思考的时间。当塞尚老爸看到儿子为热德布芳花园绘制的屏风(图2),感动于儿子对艺术的执着,他同意塞尚北上去艺术之都巴黎寻觅艺术。 图2. Paul Cezanne, The

咖啡

不懂系列之咖啡品饮 – 色、香、味

作为精品咖啡的业余选手,在热爱咖啡的道路上,有星散江湖依然结伴同行的小伙伴,有二次元般存在的鲸鱼家,有温暖又聪敏又热情又可爱又美丽的奶妈(必须要夸),太幸福了! 第一次与鲸鱼家花香团支部会师,师从Alice,系统学习咖啡品饮课程,笔记之! 一、萃取前风味感知这一段是对咖啡豆+咖啡粉进行感知,对一颗咖啡豆,要先了解Ta的脾气,包括不限于产地、海拔、品种,还有烘焙度、色泽、出油度、香气、硬度等。在拿到快递盒那刻就能行动了! 1、闻咖啡豆的香气辨别香气的浓度->香气的具体感官物 浓香型:哥伦比亚麦德林、红波旁 中间香型:西达摩、古基、粉红波旁 淡香型:耶加雪菲、歌迪贝 2、对视豆子的外观小粒的、稍大点的、椭圆的等等,这部分与豆子品种、产地有直接关系,本处不赘述。 3、嚼豆子体会硬度等step1. 将豆子放在舌头后部,偏平的一面朝上。

《艺术与观念 – 塞尚》节选 — 重燃早年星火
艺术

《艺术与观念 – 塞尚》节选 — 重燃早年星火

注:全文摘自《艺术与观念 – 塞尚》1895年画商沃拉尔为塞尚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塞尚在静物画领域的杰出成就由此可略见一斑。很多收藏家包括评论家格夫雷,从画商手中购买了塞尚的静物画,整个先锋派也适时地把塞尚平衡、复杂的画作看作静物画体裁的现代范式。1895年,塞尚在这一领域的创作技巧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事实上,沃拉尔举办的塞尚画展收获了众多赞誉,其中一个评论表示,塞尚已经在法国画坛获得了“静物画新大师的地位”。展览中展出的《苹果篮子》(图1)很可能帮助他获得了这些赞誉。迄今为止,在塞尚构图最复杂、最精心的静物画中,这幅作品为他19世纪90年代中期创作的精湛静物画打下了基础。这幅作品现在看来就像是一本关于绘画形式的教科书。 图1. Paul Cézanne, The Basket of Apples, 1890-1894, Oil on canvas, 65cm × 80 cm,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Chicago然而,即使是造型天才的作品也不可能不借鉴前人的画作。塞尚似乎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夏尔丹。图形的光亮的金色篮子向前倾斜着,高高的深色瓶子抵消了它的宽度。这两件物品让人想起夏尔丹经常运用这类物体进行互补搭配。

咖啡

十月风味训练 – 代号86和115(第四步)

迟到将近两个月的风味,梁静茹给的勇气用光了,在跨年之前要结项~(哎嘛,最近是被各种结项材料魔怔了,AP~) 图1. 5/5开及4/6开,86号绝对是拖后腿的豆娃图2. 3/7开及2/8开,很偏袒115,所以占7或8时都能带来欢喜的风味最后是1:9,因为当调整到大比例不一致时,双方风味的交融就弱一些,风味单独放到下面,不做对比了: 1、86:115 = 1:9 前段:葡萄柚香气美妙!真是有山楂的酸甜香哟!前段的风味很好,整体是水果风味足! 中段:饱满的水果风味,尾韵里有可可香气,焦糖香气很好!水果风味是主角! 后段:风味更清新! 2、86:115 = 9:1 前段:太好了!大家闺秀般的甜-焦糖香,有深度有厚度的可可香,余韵里的水果香也没少,在多个风味层次上都游走了一遍,这才仅前段的咖啡,

艺术

不懂系列之文明 Civilization

声明:引文均来自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Kenneth Clark的《Civilization》 文明本质是什么? 特别庞大虚空的话题,特别容易陷入无限的思考、落寞、怀疑、坚定,多种情绪相互交织相互牵制相互陪伴。 一群文明人,以“自由民主”之名,将一座象牙塔毁至一片废墟。如此类似的文明撕裂文明的事,像宇宙中浩淼星辰,终淹没在历史长河。 Kenneth Clark在书中这样写: 一种文明看起来无论多么复杂和坚固,实际上也是相当脆弱的。 它可以被毁灭。它的敌人是谁? 首先是恐惧——对战争的恐惧,对入侵的恐惧,对瘟疫与灾害的恐惧,这些恐惧让建造建筑,或是种树,甚至种植来年的庄稼这类事都变得不值得去做。这种超自然的恐惧意味着你不可能怀疑任何事物或改变任何事物。后期的古代世界充斥着无意义的祭祀、神秘的宗教,这些都是自信的崩溃。 然后是耗竭,一种绝望的情绪压迫着人民,尽管他们拥有高度的物质繁荣。 …… 当然,文明要求一定的物质繁荣——足以提供富余的精力和时间。 但还需要自信——在人们所生存的社会上的自信;在其哲学上的信念,法律上的信念及自身的道德力量上的自信。毁灭与重建,文明已经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她已经不再如千年前的稚气,

咖啡

不懂系列之《咖啡精品学(下)》-Chapter 5. 咖啡风味轮新解:滋味谱

声明1:引文均来自于韩怀宗老师的《咖啡精品学》。 声明2:所有问题的解答均来自于Alice。感谢鲸妞答疑解惑! 1.咖啡滋味大揭密(p100) 浅中焙“酸甜”滋味物的分子量较低,且极性较高,水溶性也高,往往在萃取前半段就溶解而出。但“苦咸”滋味物的分子量较高且极性极低,水溶性也低,往往在萃取后半段才溶出。Q. 不对吖,我经常在一次浅焙耶加的最后1~2g左右,喝出甜度很高。不过其他豆子我就没有过这么明显/深刻的体验。 2.咖啡滋味大揭密(p102) 黑咖啡的苦味、酸味甚至咸味,很容易干扰甜味,这牵涉到酸、苦、咸、甜四味复杂的互抵与互扬关系。 唯有生豆的细胞壁肥厚,而且蔗糖与氨基酸含量高于平均值,加上完美烘焙,甜味才能挣脱其他三味的“围剿”,脱颖而出。Q. 生豆的细胞壁肥厚,这个是什么鬼? 我一直都能感受到甜味是脱颖的,为什么? 3.浅中焙滋味谱.

咖啡

十月风味训练 – 代号86和115(第三步)

写材料 整材料 改材料 合材料 再写再改再整再合 我爱工作!工作爱我! 这周早上越来越恋床了,明天尽量早起~ 今天拿到老铁的柠檬耳机,音质感人!听哭了我Jay《说好不哭》~ 期待周五下班时刻的到来~ 这几天做的四次手冲,用了83度和86度的水温。 数据上看起来83度手冲时长超过3分钟,86度不到3分钟,这个应该与水温关系不大,纯属个人手速问题: 在86度水温下调整了手冲的节奏,加快了画圈动作。 两种温度下风味的差距还没有总结,今天就酱,晚安!

吴冠中 – 双燕 Two Swallows
艺术

吴冠中 – 双燕 Two Swallows

图2. 秋瑾故居,铃印:吴冠中、八十年代,彩墨,62×137.4cm,1988年,香港艺术馆图3. 忆江南,铃印:吴冠中,68.5×137.8cm,1992年,香港艺术馆吴冠中(1919.8.29~2010.6.25),江南(江苏宜兴)人士,笔名“荼”,中国现代艺术家,将中国画的风韵与现代抽象、形象融合得精致;得幸长寿,历尽不同时期过程中,探索时代风貌里的自然、乡景和山水,创造了无数珍宝。 在大时代背景下,吴冠中选择成为一名孤独的风景画家(有多少无可奈何心意冷),通过“风筝不断线”将画牵着故乡与人。 风筝,指作品。作品无灵气,像扎了只放不上天空的废物。风筝放得愈高愈有意思,

咖啡

十月风味训练 – 代号86和115(第二步)

已经晚上十点了,明天的工作又爬进脑袋,还好属于自己的时间余额足够把这周的风味记录总结出来。 右手从手背到手臂到后背,非常的不舒服,今天适当调整歇息了,现在也贴了nini的药膏,希望明天下周恢复起来。 图1. 代号86水洗在不同温度下的风味记录图2. 代号115日晒在不同温度下的风味记录本步的目的是通过调整手冲温度,其他要素包括研磨度、滤杯等都保持不变,来感受相同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风味表现。 但是由于受其他因素影响,第二步的风味感受存在偏差: 1、手冲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手臂的健康度,这周每次手冲时都需要放松肌肉,一定程度上影响风味感受。 2、磨豆机的蜜汁节奏变幻莫测,从18度调整到19再调整为20,实际上20度研磨过粗,但是风味上来说很美好,后面就用固定为研磨度20。 对于86水洗,温度在82度时浓郁,88度时单调,85度时层次美妙。 我的选择:85ºC -> 82ºC -> 88ºC。 对于115日晒,温度在82度时浓郁度最强,层次不突出;85度各方面(香气、滋味、层次)均衡;88度层次感最明显丰富。 我的选择:88ºC -&

咖啡

不懂系列之《咖啡精品学(下)》-Chapter 4. 咖啡风味轮新解:气味谱

声明1:引文均来自于韩怀宗老师的《咖啡精品学》。 声明2:所有问题的解答均来自于Alice。感谢鲸妞答疑解惑! 风味轮这一章节,纯作为一种风味感知的参考,因彼时的风味轮与此时的风味轮已经不是一个轮。 韩老师的《咖啡精品学》第1版出版于2012年,写作当更早一点。风味轮在当时的模样是有两个轮盘组成(图1)。在2016年SCAA将风味轮调整为一个轮盘(图2)。 因韩老师在第4章和第5章是依据旧版风味轮中正常味谱展开,那就且看旧版轮盘的右轮。 图1. 早期的咖啡风味轮(SCAA)图2. 新版的咖啡风味轮(SCAA)1.踏入缤纷多彩的咖啡摩天轮(p81) 咖啡味谱由“气味谱”和“滋味谱”构成,前者指挥发性干香与湿香,后者指水溶性滋味。“气味谱”的香气靠鼻前与鼻后嗅觉来鉴赏,“滋味谱”的液化滋味由味觉来捕捉。Q. 为什么我在平常品尝咖啡过程中,常常在液化滋味中感觉到“气味谱”中的如巧克力、焦糖等香气/滋味? 这是不正确的吗?或者说“气味谱”、“滋味谱”

咖啡

十月风味训练 – 代号86和115(第一步)

上半年不断地出差、出国,每个月都是奔波状态,终于在中秋月圆时从西安搬来深圳,往后的两年时间,应当是安定于鹏城啦! 从今年1月底认识遥远可爱神秘的Alice鲸妞,到如今也已八个月,日子因这一杯杯的咖啡变得香醇、甜蜜,悄悄感谢下她和她的豆子!MUA~ 她呀,虽然日理万机,也不忘时刻对我等进行江湖追杀~ 因这工作有强烈的加班不确定性,只有中午的时间是确定的,那我就放弃午休,勉勉强强能有一小时,固定为岚晓荷的咖啡漫游时间,知情者莫扰。 十月安排的咖啡实验是两款豆子的风味训练,水洗86号和日晒115号,现在我只知道代号,过几天再由Alice公布产区和品种。 根据训练的步骤,Alice把实验分为了五步,姑且根据这五步来记录训练情况。 10月7号进行了两次手冲,也就是完成了第一步的实验,情况如下表。 图1. 十月风味训练 – 第一步单是从风味上感知,的确是差异很大。 这种差异,首先来自于咖啡生豆的处理方式不同,水洗豆的风味偏素净,日晒豆就妖娆得多; 其次,两个豆子的烘焙度,从色调上判断,86号水洗豆是中浅烘焙,115号日晒豆是中深烘焙,所以后者表现出来的浓郁度up up! 最后,猜测烘焙曲线不同,具体不同在哪,静等Alice一步步揭晓。

咖啡

不懂系列之《咖啡精品学(下)》-Chapter 3. 咖啡概论:为咖啡评分

声明1:引文均来自于韩怀宗老师的《咖啡精品学》。 声明2:所有问题的解答均来自于Alice。感谢鲸妞答疑解惑! 1.标准化杯测:烘焙度(p52) 根据SCAA杯测作业规约,参赛送样的生豆由主办单位统一烘焙,以浅焙至中焙为区间,更精确地说,如以Agtron咖啡烘焙度分析仪的近红外线照射咖啡熟豆,Agtron Number为#58,磨成咖啡粉的数值为#63。Q. 杯测是否分手冲、意式呢? 同一款豆子的同一烘焙度,是否即适合手冲又适合意式? 不同的比赛,主办单位是否有不同的标测烘焙标准?依据是什么? A. 分;有可能会适合;他们自己乱定的,谁也不服谁,互相看不上对方 2.标准化杯测:研磨度(p56) 一般手冲或虹吸的咖啡粉更粗,接近法压壶的粗细度,大概是台式小飞鹰研磨刻度#4~#4.5Q. 不同研磨机器的刻度有没有换算方法?如小飞鹰、小富士、Encore等 A. 没有换算办法

咖啡

不懂系列之《咖啡精品学(下)》-Chapter 2. 认识咖啡的魔鬼风味

声明1:引文均来自于韩怀宗老师的《咖啡精品学》。 声明2:所有问题的解答均来自于Alice。感谢鲸妞答疑解惑! 1.瑕疵豆知多少?(p34) 咖啡产国出口前,会按照品管流程,筛除严重瑕疵豆,先以昂贵光学仪器剔除异色豆,接着再以人工挑除瑕疵豆,以免烂豆太多影响咖啡好味道。Q. 现在的咖啡生豆会使用光学仪器剔除异色豆吗? A. 大部分都用 2.枯黄豆(p41) 台湾地区中南部怕酸不怕苦,烘焙商故意将新豆封存一至两年,磨掉酸味,豆色由绿转成枯黄,含水率从12%降到10%以下,也比较容易烘焙。Q. 新豆封存后,酸味被磨掉,原理是什么? 含水量高低的烘焙难易度主要差别在什么方面? A. 生豆虽然被摘下来了,但是它还是活的,它还是不断的会发生变化。封豆的这个技术很难,不确定性太多。 含水率越高,豆子越难烘焙。含水率会影响生豆的保存和风味转化。 3.黑色豆(p41) 瑕疵生豆的蔗糖、蛋白质与油脂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豆,其中以黑色豆的蔗糖和脂肪含量最低。

咖啡

不懂系列之《咖啡精品学(下)》-Chapter 1. 从喝一杯咖啡开始:尽享千香万味

声明1:引文均来自于韩怀宗老师的《咖啡精品学》。 声明2:所有问题的解答均来自于Alice。感谢鲸妞答疑解惑! 1.鼻前嗅觉,辨识度强(p21) 高度挥发性的芳香物在研磨时最先释出,包括酸香、花香、柑橘香、草本香等; 接着是中度挥发物飘散出来,包括焦糖香、巧克力、奶油香和谷物香等; 最后才轮到低挥发性成分,包括辛香、树脂、杉木、呛香和焦味等。Q. 这些高度、中度、低挥发性的成分,具体是什么? A. 这些风味物质的挥发性,这些物质的挥发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很大关系,分子量越小,挥发性越大,是先被萃取和释放出来的风味物质。后面的挥发性越差,被释放的越慢。 2.鼻后嗅觉,兴奋度高(p21) 1.鼻前嗅觉是鼻子吸入外部世界的气化物,鼻后嗅觉则反过来,以呼气出鼻腔,感受体内也就是口腔饮食的气味。 2.喝入口几秒后,舌两侧的果酸味,到了鼻咽部羽化为鲜明的焦糖或水果香气,

咖啡

十月风味训练 – 代号86和115(第0步)

因为国庆的时间没能凑到一起,把风味训练的起始步骤放到昨天晚上(10月8号)了,文章调整到7号,保持顺序。 补充了熟豆的风味训练数据,记录下来(这是第一次吃豆子,好玩)。 注: 1、分别取86号、115号一颗熟豆 2、吃熟豆的全程,保持嘴巴闭合,增强对豆子的气味、滋味感知。 step1. 将豆子放在舌头后部,偏平的一面朝上。鼻子吸气,并回气到鼻腔,充分感受豆子的香气。 step2. 用牙齿将豆子立起来,舌部舔偏平的一面。记录舌部的味觉。 step3. 以豆子的中间条路为界,将豆子咬为两半,感受香气及味觉。 step4. 嚼碎其中一半的豆子,先记录硬度,再将碎豆渣移到舌后部,充分感受豆子的香气和味觉,记录唾液分泌情况。 step5. 再嚼碎另一半的豆子,将碎豆渣移到舌中部靠前位置,充分感受豆子的香气和味觉,记录唾液分泌情况。 step6. 将全部的豆渣铺完舌头部分,充分感受豆子的香气和味觉。 step7. 吞下咖啡渣,闭口25s左右,

咖啡

手冲练习小记 – 水实验(一)

六月的豆子有耶加雪菲,对它的味觉有一定的认识,记忆比较稳定,选定它做水实验。 这里插播背景: 水实验是在咖啡豆、研磨磨、水温、滤杯滤纸都相同的情况下,选取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矿泉水进行萃取,对萃取后的咖啡风味进行品尝,感受不同水的特点。 哦,手冲技术是硬伤,水流大小飘忽,画圈不够规则等等,那姑且将硬伤对萃取过程的负向影响抹平,客观提取萃取后的咖啡风味。 再插播第一轮实验后鲸妞的点评: 基本对豆子的感知是对的,绝大部分的风味都品出来了,但瓶颈于手冲的技术,限制了进一步的感知。 下一轮实验前要把水流练稳定,否则浪费了水。 在启动咖啡手冲的水实验之前,从《咖啡香味的科学》摘录水中关键的矿物质元素相关知识点: Calcium 钙 Ca2+、Magnesium 镁 Mg2+:一方面,钙含量较多时水的苦味会减少,味道较佳(镁的苦味>钙的苦味),另一方面,钙和镁容易产生水垢 Sodium 钠 Na+、Potassium 钾 K+:适量的钠会带来甜味,

咖啡

不懂系列之水测量 – pH、TDS

从1月底开始加入咖啡小组,现在的水流基本功依然渣+酥,但是好奇心驱使胆大的我去了解咖啡液中98%的水是什么。 从SCAA的一张萃取咖啡的水标准作为引子[1]: 表1. SCAA water for brewing standards前面的三项是最基本要求:无色、无味,无氯。 最后的三项在一定范围内都是可接受的,包括: 钙Ca2+、纳Na+、碱度物质(HCO3-、CO32-、OH-、HCO3-+CO32-、CO32-+OH-)。 看中间的两项,pH值、TDS值,本文浅显剥开看看这两者有什么物质要求/化学要求。 一、pH(power of Hydrogen)1、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瑟伦·索伦森提出 2、公式: pH = -log10[H+] = log101/[H+] [2]

马蒂斯 Henri Matisse – 奢华、宁静、快乐 Luxury, Calm and Pleasure
艺术

马蒂斯 Henri Matisse – 奢华、宁静、快乐 Luxury, Calm and Pleasure

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 (1869.12.31-1954.11.3),法国艺术家,鼎鼎大名,野兽派祖师爷。 马蒂斯不算是正统的画家路子,他的艺术生涯是从一段病床休养的时光开始。 按爹妈的规划他应是往律政才子的路上走,生病期间把玩颜料,忽觉觅得一生所爱,果断弃律从艺。从此搅染了二十世纪的艺术界,留下众多无价之宝。 马爷爷算是艺术家中的寿星,作品相当高产,并且他作品的风格、艺术思维远甩当时水平N条香榭丽舍大道。 在学艺之初到成名,马蒂斯并非一帆风顺。 1891年,22岁的马蒂斯前往巴黎的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并在其后并没有立即形成自由挥洒的风格,学习着当时艺术圈风靡的各式技术。 Luxury, Calm and Pleasure(图1)这幅画正是马蒂斯早期技术“临摹”的作品之一,虽然非“原创”但凭此打入到业界小圈中,是他绘画生涯中意义非凡的一件作品。 画名Luxury, Calm and Pleasure缘于法国诗人Charles Baudelaire (1821 – 1867)

手冲练习小记 – 触摸烘焙的差别
咖啡

手冲练习小记 – 触摸烘焙的差别

停更的每日每夜,听歌,认真的听歌,看歌,认真的看歌。 到了梦醒时分,喝杯咖啡。 五月天,欧规花,浅中烘焙与中深烘焙,豆子的表相差异一目了然。 偏浅的豆子很清爽,有点害羞;中深的豆子,仿佛穿上朋克吊带、短裤,烟熏小妆,青涩的狂野。 冲煮后的风味也是各有风情,很喜欢! 希望我能遇见更多的不同滋味的咖啡豆,去品味每个豆子的灵魂。 烘焙参数 豆子:哥斯达黎加 欧规花 烘焙日期:2019年5月19号(豆期~10天) 滤 杯:三洋花瓣杯 滤 纸:Hario 40枚滤纸 水 温:85度 研磨度:19(升级版Baratza encore磨豆机) 烘焙度:浅中中深水粉比:1515粉 重:15.1g15g水

艺术的随想 – 杂(三)
艺术

艺术的随想 – 杂(三)

现在各种概念在各个行业、甚至不同领域中相互串门。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等等等,原本以为这些只是理性的0和1,但慢慢地感性世界居然也受到入侵。 原本以为行业解决方案、垂直解决方案这些只是互联网商业中,可是昨晚看到“服务大众的娱乐综艺节目越来越垂直化”,这才意识到我的小时候与现在之间的巨大差异。 小时候的综艺是每个周末守候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而现在各种节目《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歌手》等等,还有网络直播、抖音小视频等等。 图1. 曾经的周末娱乐大餐图2. 现在的的的的五花八门不敢想,光怪陆离吗?好像也不是,精神浮躁吗?也不全是。 可能在物质基础被填补上后,精神世界的空虚会拖着人往前走。有时拖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甚至面目全非。 每代人都有时代赋予的使命,也烙上或轻或重的性情烙印。 六零后的父辈努力让家人吃饱穿暖,七零后在改革春风中拼搏,八零后的我们需要燃烧卡路里,九零后形单影只成长,千禧后的孩子们寻求精神食粮。 在每代人成长中最赖以慰藉的精神食粮,莫过于音乐。 我很肤浅,我觉得交响乐或流行乐或摇滚乐,钢琴或吉他或二胡,有词曲或无词,都是音乐。 谈一下我周围音乐的变迁。 在我的小时候,

艺术

艺术的随想 – 杂(二)

书房里有一把四根弦的紫色吉他,八年前我还在深夜抚摸过它。 书桌上有一幅体积感为零的苹果水粉画,三年前涂抹在画纸上。 听音乐,还是弹吉他,弹琴,甚至歌唱? 看绘本,还是逛画展,访美术馆,甚至画画? 我挺矛盾的,有时想拥有这一切,有时又劝慰自己,天赋异禀岂在凡我? 我尝试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弹吉他,没乐感。 画画,略有色彩感。 冲咖啡,味觉比较灵敏。 写作,零碎地捏合着文字。 “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个你能做到别人却做不了的事情。” 我不知道,当想要拥有太多时,弱弱的天赋被大大的欲望吞噬,就像现在的我。 在小小的空间和时间里,找寻各式的乐趣,但是只是狭隘地想用这些让自己变得有趣。 如此的愚,不是大智若愚的愚,是纯粹的愚。怎么可能望得见艺术?!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盼我早日遇到星火,燃烧自我。

不懂系列之教堂 – 巴西利卡 Basilica
历史

不懂系列之教堂 – 巴西利卡 Basilica

一直对西方建筑有点朦胧的好奇心,其中最大的一类就是各种宗教建筑。 中文翻译时会显得粗犷,常对Basilica、Cathedral、Church等都译为“教堂”。 实际不同宗教建筑或宗教场所,都有不同的名称类别,有点像是东方的宗教建筑名称:寺、庙、观、庵等。 Basilica,拉丁词,源于希腊语“βασιλικὴ στοά (basilikè stoá)”,意指“王者之所”。中文直译为巴西利卡。 Basilica常在三个场景中使用,最初是用于表示某些特定功能的政治建筑,渐渐成为某类特定的宗教(基督教)建筑样式,最后也是当代的用法,用于授予某个特定资格的教堂。 政治建筑的样式最初Basilica表示君主或执政官的办公建筑,如法院、政府;古罗马的很多城市在广场旁边都会建basilica,也称为Palace basilica。 特点: 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卷做屋顶。 代表: 在公元310年左右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时期,罗马的疆域拓宽至欧洲中部,各重要地域都建了巴西利卡。[1] 从现今只剩北墙的The Basil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