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茗回香,老友如清茶情谊

昨天早出时头疼,分不清是身体疲惫所致还是心里抗拒跌入循环陀螺式工作中引起,总之是情绪湿漉漉;直至傍晚时分,在处理纷杂事务后与来西安出差的老友一叙,抛开鸡零狗碎,随意的逛逛聊聊,顿时放松开来,头疼的毛病被晚风吹散。
这期就写老友的紫砂壶吧,古茶窖藏是精品,品茶之器无天花板,加油吧骚年,为了极品茶壶。
“小时候”听杰伦唱着《爷爷泡的茶》,画面自然而然:一把紫砂壶,两盏茶杯,摇一摇蒲扇,茶叶飘香。长大后才了解陆羽的《茶经》不简单,紫砂壶不便宜。
看了好多期《华山论鉴》,茶器较玩赏器比如梅瓶、玉佩露脸要少很多,偶尔也有藏家拿出紫砂壶,故而知道制壶大师,范大生、杨彭年。
老友入手的是最经典的紫砂壶造型(下图壶1),与嘉庆年间的茶壶(下图壶2)、光绪年间的茶壶(下图壶3)造型上基本无二,体现出极简之美,“文人气”之器。其中最后一把茶壶出自王南林,铭文书:水味甘,茶味苦,养生方,胜钟乳;这点睛之字让品茶意境更有底蕴,谓之“升华”。



文字点缀算是最朴实无华的改造,在历年苏富比的拍卖会上,出现很多突破框架的茶壶,兼具实用器和装饰性。
比如康熙匠人陈鸣远的瓜式造型(下图壶1、2),清末紫砂胎包锡镶玉壶(下图壶3);甚至更有精致到有剔红八宝纹(下图壶4),以紫砂为胎,罩以剔红雕漆纹饰,这工艺虽繁杂,在康熙乾隆年间已炉火纯青;难得的是能在紫砂胎上饰以蓝地描金加彩(下图壶5),在深蓝色壶面上饰以铁红、金色、黑色的珐琅,更为罕见的是在壶底印有“乾隆年制”款,目前显示估价在200万~300万港币,王者之器!





品茶讲究的是心境和环境,器物是锦上添花,竹林烟雨蒙蒙中,与友把茶言欢才不负韶华。